星域玩法是核心体验之一,玩家需要通过资源采集、舰队建设和战略部署来拓展势力范围。资源采集是初期发展的关键,金属、晶体和重氢是基础资源,工程船负责采集,而采矿平台的建造可以提升效率并节省计划圈。工程船与战斗舰的人口独立计算,建议优先扩充工程船数量以确保资源供给稳定。战斗舰分为护卫艇、驱逐舰、巡洋舰等多种类型,需根据蓝图研究和技术值强化来提升战力。
星域探索需要合理利用计划圈,这是舰队行动的前提条件。初始仅开放2个计划圈,随着基地升级逐步增加。高速侦查舰可先抵达目标地点,主力舰队再通过增援快速抵达,大幅节约航行时间。曲率飞行和普通移动速度的切换需要根据目标距离调整,靠近传送点的绿色区域能快速返回基地。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遗骸和曲率点是重要资源来源,尽管三角形标记的资源点价值较低,但仍可能产出预制模组或电子币等实用物资。
星系救援是星域玩法中的特殊模式,玩家需与劫掠者、私掠者等NPC势力对抗。该模式下所有玩家处于合作状态,可通过战术道具增强舰队能力。游隼傀儡无人机能承受30次攻击,机载压缩燃料组提供临时机动能力,高爆弹巢则提升殉爆伤害。占领劫掠者营地需等待星门稳定后行动,城市、工厂等建筑是主要争夺目标。救援成功后可获得占领奖励,同时需防范敌对势力反扑。
舰队配置需要兼顾功能性与战斗效率。工程船建议搭配721运输舰混编采矿以提升容量,战斗舰则需注意护航艇针对战机、护艇舰克制护航艇的兵种克制关系。野怪挑战是重要的经验来源,7级及以上野怪因成对出现难度陡增,可采用主力舰队与诱饵舰队配合的战术分而击之。中立1级据点适合反复刷取经验,但需避免摧毁基地以维持刷新。封锁功能可用于野怪刷新点挂机获取经验,但需注意舰队损耗和后勤维修。
基地建设与科技研发是长期发展的基础。指挥中心升级需优先完成主线任务要求的建筑,非必要建筑暂缓升级以节约资源。蓝图研究决定舰船强度,不同舰种存在稀有度差异,航母、战列巡洋舰等高级舰船获取概率较低但战力突出。技术值分配应遵循前排强化护甲、后排提升输出的原则,通过战斗和任务积累的技术值可显著改变舰船性能。预制模组仅能在基地船坞使用,舰队外出携带无法实现战场维修。
资源管理需要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规划。矿区建议由3名玩家共同维护以提高防御效率,采矿平台加成仅对同盟成员有效,可能引发区域冲突。前哨站连接能实现资源点与基地的间接对接,但会终止手动采集。资源合成工厂需要多人协作攻打,通常需要5-6名玩家使用隐身雷战术才能无损攻克。搬迁基地至小行星带可优化资源采集比例,晶体与金属的采集优先级需根据发展阶段动态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