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气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核心属性之一。初始士气值为100点,每移动1格地图消耗1点士气,士气每降低1点会使部队伤害减少0.7%,当士气降至0时整体伤害降低70%。原地停留是恢复士气的基础方式,部队静止状态下每2分钟恢复1点士气,从0恢复到满值需200分钟。这种恢复方式无需消耗任何资源,但需要合理规划行军路线和作战时机。

通过营帐、要塞等建筑进行部队调动是高效维持士气的手段。调动过程中不会消耗士气值,且能提升行军速度节省时间。实施调动前需完成铺路操作,可借助同盟成员领地缩短铺路距离。占领港口等关键地形能避免绕行导致的士气损耗,在进攻强敌前应选择隐蔽位置完成士气恢复。建筑调动的优势在于兼顾战略机动性与战力保存,适合长距离作战部署。

士气恢复存在两种加速途径:一是通过同盟科技一鼓作气提升恢复效率,二是建造军乐台建筑获得区域加成。研究临危不乱科技可降低行军士气消耗,与恢复类效果形成互补。城池、营帐内调动的部队会立即补满士气,但需要消耗3点武将体力。这些机制共同构成士气管理的战术体系,需根据战场形势灵活组合运用。

实战中需注意士气影响的临界值,当部队士气低于50时应优先考虑恢复。远程作战建议采用分段行军策略,每移动40格后停留恢复,避免因士气过低遭遇伏击。对抗高级领地时,建议保持90以上士气再发起进攻。夜间闭城期间可同步进行士气恢复,将防御准备与战力回复相结合。合理运用这些技巧能显著提升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士气系统与体力机制存在联动关系,武将体力每3分钟恢复1点,而士气恢复需占用行动时间。建议在非作战时段集中处理士气回复,例如利用扫荡间隙或资源采集后的空闲期。重塑武将时需要先回城下阵,会自动补满士气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