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距离攻城的关键在于提前规划行军路线、建立营帐作为补给点,以及合理搭配器械部队与主力部队的协作。攻城前需确保目标城池附近有己方或同盟的连通路径,否则无法直接发起攻击。若路径未铺设,需先派遣部队占领沿途空地,采用边打地边放弃前段土地的方式逐步推进,或借用同盟成员的领地缩短行军距离。器械兵种移动速度慢但攻城值高,主力部队则需负责清除守军和驻防部队,两者配合是攻城的核心策略。
情报收集是远距离攻城的前提,需通过侦察了解目标城池的防御部署、驻军数量及周边势力动态。根据情报制定行军路线时,需避开敌对势力干扰,优先选择安全且高效的地形。营帐的建立至关重要,既能作为调兵中转站减少士气损耗,又能提供战败后的撤退据点。营帐需提前3小时建造并升级,确保功能完备。攻城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守军恢复时间(通常为1小时),若未在时限内攻破,守军将重新集结,导致攻城进度受阻。
攻城分为三个阶段:清除守军、消灭驻防部队、破坏城池耐久。主力部队需优先出击,以克制敌方兵种的阵容快速击溃守军。驻防部队清零后,立即派遣高攻城值的器械部队(如弩车)拆毁耐久,器械武将优先选择兵种适性为S或A的将领。注意器械部队被所有兵种克制,必须确保周边无敌军干扰。攻城值取决于部队配置,单支器械队满配情况下可达400需根据城池耐久度计算所需部队数量及进攻轮次。
远距离攻城需注重外交协调,尤其是联合同盟作战时。提前与其他成员约定攻城时间、分配主力与器械部队的进攻顺序,避免因误判导致耐久未清零而功亏一篑。攻城结束后需及时释放临时占领的土地,减少领地数量负担。若目标城池处于敌对同盟控制下,还需防范其反扑,建议在攻城后迅速部署箭塔、拒马等防御工事巩固战线。